|
【一粒方米】
「首先想到太空膠囊,在那樣狹窄空間裡面,可以讓你維生,不窒息,進入睡眠、繼續保持呼吸穿越宇宙到達下一個旅程目的。或是月球基地,一個最小的單位,人類能夠生存的最小單位。」 -雷光夏
首先想到太空膠囊,科幻電影---比如星際效應或異形裡,若人類要做長途星際飛行,必須要進入一個保溫箱---喔不,應該說是冷凍箱裡面,想像那樣一個狹窄空間,可以讓你維生,不窒息, 進入睡眠、繼續保持呼吸到達下一個旅程目的;又聯想到月球基地---讓人可以在惡劣環境中生存最小單位是什麼?從這個最小單位擴張,要擴張幾格立方米? 譬如說五格立方米,五十格,或五百格立方米…..那是能夠在艱困環境中生存的最小單位。
【手指】
「我的想像是,一旦你了解事物的最小單位,是不是就可以開始拆解它的意義?懂得了如何拆解意義,是不是就可以重組它的意義?構組它的意義之後,新的故事會是什麼?」 -雷光夏
【海獸】
「聲音,對我來說常常直接連結到場景。也許是一條街,從街道走過去的時候你幾乎可以看到二樓窗戶裡面有誰,轉過街角,看到一棵大樹,再往下走,到了街的盡頭也許就是一片沙灘。」 -雷光夏
聲音,對我來說常常直接連結到場景。很直覺,幾乎不需要思考。譬如說在做曲或寫詞的時候,一邊彈琴尋找聲音,腦海中就會出現情境。也許是一條街,從街道走過去的時候你幾乎可以看到二樓窗戶裡面有誰,然後轉過街角 , 看到一棵大樹,再往下走,到了街的盡頭也許就是一片沙灘。對我來說,那地底下的城市非常清晰。在寫音樂的時候, 就是試圖重現腦海中看到的景象和劇情。一開始的時候可能只有音符,然後試著用文字去捕捉得更具體一點。再接下來音符又往上長,你再用句子把它捕捉更清楚一點,這一切好像都是重新詮釋,那原來就已經存在腦海中的某個圖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