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手指】
「所有的細部都在那裡,加上現在我們又有好多新的科技跟比那個時候更輕更堅固的材料,然後這個結構又是對風很敏感的,所以我們可以拿它來做什麼呢?」 -漆志剛
貝爾(Alexander Graham Bell),就是那位把電話商業化的發明家。有一張照片,是他跟他太太在親吻,同時他太太把一個巨型風箏穿在身上。他當初為什麼要做這麼大的一個風箏?他想的事情就是我們能不能用風箏的結構,來實現人類想飛行的夢想?這種風箏有最輕可是也是最堅固的結構,所以雖然後來飛機並沒有真的用這個風箏結構,可是這個結構後來在建築上影響力就很大,因為它又輕又堅固。事實上包括Tomás Saraceno等,最近很多人在復刻這個東西,因為它一百多年前的專利也早已經過期了,然而所有的細部都在那裡,加上現在我們又有好多新的科技跟比那個時候更輕更堅固的材料,所以我們可以拿這個對於風敏感的結構來做什麼呢?
【廣場】
「天氣建築講的是,看似沒有辦法控制的大環境裡面,我們可以創造很多不同狀況的微氣候跟微環境。利用各種 Eco Technology,它就好像一個一個無形的牆在那個地方,也就是天氣建築無形的“房間”出現在那裏,形成一種新的自由平面。」 -漆志剛
Philippe Rahm他做的是天氣建築,天氣建築講的是在看似沒有辦法控制的大環境裡面,創造很多的微氣候跟微環境。因此,譬如說, 在台灣的夏天,外面都是三十幾度的情形下,在台中生態公園的某一個角落或某幾個角落,能出現溫度二十六度的環境,可是那是戶外喔!利用各種 Ecotechnology,譬如說在這裡種二十幾顆樹、設置水池、或者可以循環地下水上來噴水霧,總而言之我就是想辦法讓它的溫度下降。但是我能不能保證它是二十六度呢?我不能保證它一定是二十六度。但是我有很多感應器在這個公園裡面,一定有地方是二十六度的,所以,它就把這些環境的資訊放到一個APP裡面,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穿戴的資訊系統,所以我就打開我的APP,我就知道這個公園裡面哪些地方是沒有蚊子的,哪裡是有陽光的;我冬天可能是希望找有陽光的,夏天是找蔭涼的,所以,它就好像有一個一個無形的牆在那個地方,無形的“房間”出現在那裏,形成一種新的自由平面。
【海獸】
「如果我們要讓台北變成一個非常unique,很獨特的城市,不在於我們蓋了多少了不起的東西,特別是抄來抄去的東西,重點是我們對環境的awareness,有沒有一些屬於我們這個城市的密語。」 -漆志剛
我在做整體改造設計的時候,是將整個周遭的環境一起去思考的。綠毛線那個案子,其實是希望去創造一個城市環境的Prototype,讓公園不被人行道或者是公園的圍牆所限制,它可以向外逐漸發散出來。所以當我們走在(公園)旁邊的街道時,還是可以有走在公園裡的感覺。而看到那些地上綠線(縫隙中的微型自然)的時候,會有這裡有一點點微小不同的感知awareness,我覺得這是真正設計台北的方法。台北因為潮溼才會有這種機會,也就是我們的溫度跟濕度才有條件做這樣的事情,其他城市沒有這個機會。如果我們要讓台北變成一個非常unique,很獨特的城市,不在於我們蓋了多少了不起的東西,特別是抄來抄去的東西,重點是我們對環境的awareness,或者是有沒有一些屬於我們這個城市的密語,就是只有我們台北人懂,或者是只有我們台灣人懂的密語(空間方言),才能創造或感受到我們空間文化的獨特性。